从沙特遭到空袭看战争的新形态:无人机时代已经到来,技术白菜化
9月14日,沙特阿拉伯遭到来路不明的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联合打击,沙特境内两处大型石油出口设施遭到袭击。沙特官方在事后调查认为,袭击者一共动用了18架无人机和7枚巡航导弹。这点武器和价值昂贵的石油设施相比,可以说不值一提。但是正是这不值一提的武器,造成了沙特石油日出口量骤减50%,而全球原油出口量骤减5%,整个世界石油供应市场甚至引发震动。
对此,参考消息9月23日引述英国《独立报》的报道称,"沙特的无人机袭击已经改变了全球战争的性质"。其作者帕特里克·科伯恩在文中表示:无人机和导弹对沙特阿拉伯石油设施的大规模袭击不仅改变了中东的军事实力对比,而且标志着全球战争性质的改变。特别是由于无人机这种轻小慢却又能精确打击目标的武器不断出现,任何国家的重要设施都会成为潜在袭击目标,而对这种要害目标的袭击,将会直接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态势构成影响。
其实自杀式无人机并不是新鲜产物,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色列、美国等国家就已经在研制这种武器,我国甚至还曾经进口过以色列"哈皮"无人机并装备部队。不过进入新世纪后,民用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如今很多简单的民用无人机也已经具备了军用飞机的精度和载荷能力。在叙利亚战场上,叙反对派就曾经使用小型无人机绑上迫击炮炮弹或者手榴弹等武器用于袭击叙政府军的阵地,甚至还用来袭击驻叙俄军的空军基地。
和自杀式无人机相比,巡航导弹出现的时间显然要早很多。早在二战末期,著名的德国V-1型导弹就是现代巡航导弹的雏形。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大超级强国都曾经研制过先进的巡航导弹。如今随着GPS、格洛纳斯等全球定位技术的不断扩散,即使是民用手机也具备精确定位功能,因此只要有能力将手机中的导航定位装置"移植"到导弹上,即可制造出高精度巡航导弹。这样很多潜在的中小型国家,通过技术扩散也具备了研制和发展精确制导巡航导弹的能力。而巡航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的结合,显然预示了作战样式的改变。
俗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所以军用武器通常追求更高的速度,以实现有效突防的能力。所以现役各国的防空系统中,大部分是针对高速目标设计。在搜索雷达发现目标后,随即会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高度、速度的测定,为了避免误击,通常情况下会给电脑设定一个数值:比如时速700公里/小时,低于这个速度的目标一律当作飞鸟,自动过滤。这样就给了小型自杀式无人机可乘之机——因为改装的无人机普遍飞行速度缓慢,且目标特征小,不符合常规军用武器的雷达和红外特征,所以这类目标很容易被电脑自动过滤掉。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沙特作为全球军费第三大国,其装备的美制、法制先进防空系统在面对又小又慢的自杀式无人机时却丝毫没有反应——毫无疑问,这肯定是火控计算机把这些目标当作飞鸟,直接给过滤掉了。
其次,在全球导航技术普及后,即使是没有能力研制昂贵大型巡航导弹的中小国家,也可以通过导航定位技术,发展自己的精确打击武器。而这些武器同样会令军事大国防不胜防。沙特作为全球石油第一出口大国,其石油出口是财政命脉,所以必然严加防范,但是还是同时有两处石油设施遭到了袭击,而且是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混合打击。遭袭的结果就是沙特的原油日出口量骤降一半。这个打击不可谓不沉重。而原先只有军事大国才拥有的巡航导弹,如今却被号称"拖鞋军"的也门胡塞武装掌握,这种武器装备和局势的变化,也让人始料未及。
如同科伯恩所言,面对无人机技术和精确导航技术的不断扩散的今天,战争样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是中小型国家也可以通过民用途径得到精密制导技术和精确导引系统,从而对于强大的军事对手发动精确打击。而且打击目标也不再局限于军事范畴,而是可以通过打击对方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目标,造成对方国家的混乱和恐慌,从而改变战争的走向。这种全新的作战模式,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思考。